给自己点灯

给自己点灯

从 NOI 2019 退役已经快四个月了。这段时间里常有朋友或是长辈问我,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能不能写一篇文字稿细细谈一谈,我一直拖着没写,因为我一直想让退役这件事情成为一件不会影响我心境的,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一篇“退役感言“破坏了这种微妙的气氛。在我看来,这种气氛是能支持我挺过无人性的高三时光的不二法门。

考虑到你们正在看这篇文章,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微妙的气氛已经不复存在了。

早在两年前,从 NOIP 2017 的考场中走出来时,我就预见到了这个事实。在退役之前,我从来没有体验过无目标的迷茫感。更早的故事姑且不提,至少还在信息学赛场摸爬滚打的时候,我有汲取新知识,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那就是清北的一纸协议,在它泡汤之后则是刻着 NOI 2019 的一小块奖牌。坦率地说,我对信息学的向往和热爱并不足以支持我没有组织、孤军奋战两年之久,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有机会逃避高考带来的快感。考虑到我初中和高中都没有经过小升初或是中考一类的选拔,高考或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决定性选拔性大考的这个可预见的事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经历几乎颗粒无收的 NOI 2019 之后,这一困扰变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我本乐观地认为,对清北之类顶级大学的渴望会成为我新的推动力。但事实证明,那类顶级大学于我而言已经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梦似的存在。这里的幻梦不等同于我认为我完全没有可能进入她们的校园中,而是我在题海挣扎中已经失去了做出判断的能力。

至于挣扎,则是一个我不曾想到的问题。众所周知,程序设计比赛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写出来的代码是确定的,结果是可预见的——我的模型设计的对不对、能拿到多少分,扔几组样例进去就可以确定了;写高考题目的体验与之相去甚远。我写出来的计算过程能收获怎样的结果对我而言是不可预测的,唯一能提升“我或许做出了正确解答“这一结论可信度的方案,是从另一个角度,或者另亿个角度再做一次计算——不管我算多少次,我依然做不到信任自己。这种极度的不信任让我在限时训练中痛苦万分——数学测验需要在两小时内完成二十三道题,NOI 比赛则是五小时完成三道题。

退役之后,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我,并且会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与我相随。它让我变得乏力,让高三的生活变得灰暗,进而黑暗。对自己能力的毫无把握让我看不到潜在的目标;对题目的无力让我的努力如同沼泽漫步,不见天日,尽管我并不清楚沼泽漫步和不见天日有什么潜在的关联。

每当结束晚自习走回家,我都会在路上用手机提前打开桌上的台灯。等我到楼下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到暖黄的灯光透过米色的窗帘,无目的而又坚定地照射出来。我期望这灯光,不是因为它能给我一种家里有人在等着我的错觉,而是因为在能看到那扇窗的不长的步道上,我能享受拥有目标的一小段路程。“那有一盏灯。那里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这灯光羸弱无力,很快就会被黑夜吞噬;这目标虚无缥缈,在我踏进单元门之时就不复存在。但我也知道,我需要给自己打造这种微弱的仪式感,因为这微光会对我发问。它问我,我如黑夜的心境中是否也存留着那么一盏玻璃窗后的台灯。每次我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听见这个问题,每次我都会返回一个否定的答案,然后走上台阶,一头扎进无光的眩晕中。

在博客主页,你能看到一句话: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我怀念年轻而热泪盈眶的感觉。